心理状态的差异性

  心理是心、脑等脏腑对外界信息的反映,是感觉、知觉、情感、记忆、思维、性格、能力等的总和,属于中医学神的范畴。形与神是统一的整体,体质是特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相关心理状况的综合体,形态、功能、心理之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不同形态结构和脏腑的功能活动的差异,总是表现为某种特定的情感、情绪反应与认知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由于人体脏腑精气及其功能各有不同,故个体所表现的情志活动,如多怒、善悲、胆怯等,因人而异。

  人的心理特征不仅与形态、功能有关,而且与不同个体的生活经历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即便为同种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者,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心理特征,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言具有“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等形态特征的土型之人,多表现为“安心、好利人、不息权势、善附人”等心理特征,每一种类型的形态功能有五种不同的心理倾向,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特征的人共有二十五种心理类型。因此,一定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使个体容易表现出某种心理特征,而心理特征在长期的显现中,又影响着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并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特征。可见,在体质构成因素中,形态、功能、心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影响,心理因素是体质概念中不可缺少的内容。